大連華世国際経済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Dalian Huash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
电话:+86-411-82812856
微信:155-0408-7376
邮编:116006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上海路45号 宏孚大厦910室
如何选择外派公司?您首先要了解招聘人员的公司是否具有商务部批准的外派劳务或境外就业经营资格,凡商务部批准的公司统称经营公司。为避免上当受骗,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解:哪里有劳务中介向当地政府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局)的外经处了解;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外派劳务人员投诉机构了解;在外经贸部网站查询;另外,有些单位、部门或企业是受经营公司的委托招收出国劳务人员,资阳劳务中介您应了解清楚委托他们的经营公司的情况。报名前应该了解哪些情况?报名前,您要重点了解以下情况:去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公司和外国雇主的名称;做什么工作、工作期限、有没有试用期、每月或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报酬待遇:包括月基本工资、超时和节假日加班费、工资和加班费发放方法。一般情况下,外国雇主会直接将工资支付给您,或者通过经营公司转交给您,或者存入您的银行户头。同时,您可以要求经营公司出示《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如由受经营公司委托的代理单位招人,您可要求其提供经营公司的委托书和外经贸部颁发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以及出示经营公司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逐步清除劳务资质的障碍,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浙江、安徽、陕西3省的劳务用工改革试点的改革思路就是要逐步取消劳务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以力度最强的安徽为例,其提出三项主要改革措施:一是鼓励现有建筑劳务企业做大、做强或做专、做精;二是鼓励建筑施工企业招用自有工人;三是支持劳务企业向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发展。鼓励创业者向建筑劳务用工领域探索,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和便利,吸引社会资源向建筑劳务用工流动。加强作业层队伍建设,作业层队伍建设,是推进劳务用工体制和管理变革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核心精神概述如下:以建筑企业为主体,通过搭建施工劳务企业和专业化分公司两类刚性平台,建设“以我为主、管控到位”的核心层,巩固“受我所控、合作共赢”的紧密层,规范“为我所用、市场化选择”的普通层。鼓励和允许多种用工模式并存,应坚定不移地培养、组建一批有实力、讲信誉的大型劳务企业。在特大型工程、超高精尖项目以及政治性工程、抢险项目中,发挥整建制品牌劳务企业能打硬仗的作用。建筑总包企业都应培养战略合作劳务企业,开展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筑总包企业应抓住政策有利时机,组建自有劳务企业,增加劳动力供应渠道,搭建基础技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平台,培育核心技术工种,提升工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摸清人工成本变化情况。总包企业在选择劳务作业发包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队伍,工程体量不大、难度不高的选择中小型队伍或直接发包给专业化班组,让劳务经纪人这一角色渐渐淡出市场。
我国自进入国际经济市场以来,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行业近几年虽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距离,选择出国劳务,到国外生活和工作,能更好地开阔视野,能真正地领会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又较大程度地提高个人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更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在很多产业领域专业技能及服务理念方面,国内都是处于较落后的状态,所以走出国门出国劳务到国外工作,深入到国外的工作环境之中,能较快较全面地了解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每年都有不少出国劳务者回国之后创业成功的案例;出国劳务的工资相对于国内都高出不少,一般可以得到高于国内几倍甚至十倍的经济收入。“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打洋工,发洋财”、“出国去打工,回国当老板”等,这样的消息事件屡见不鲜,这也是众多出国劳务者最直接的想法。走出国门出国劳务也算一种不错的人生经历,很多人希望能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而出国留学、出国旅游这种方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因而出国劳务便成了出国最佳方式之一,既可以出国领略到国外不一样的风光,还可以到国外参加工作有一份不菲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了,如果不续签能否获得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需支付经济补偿。适用本条规定时应当作如下理解: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同意续签劳务派遣合同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续签,无论劳动者是否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